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校園新聞】雄中雄女飲料日 2016.10.31




-有點熱血、有點酸甜、有點可愛。

-這就是我們的青春。

《飲料大作戰》(2015)



報導、整理/王祈德
攝影/王祈德、王鈺順

  因應雄女校舍整修,今年的飲料日與往年都不同,這個不知多久前就有的,專屬兩校學生,一年一度雄中生趁著運動會補假,將飲料送到雄女同學手中,日後雄女學生也會在自己的運動會補假回送的傳統節慶,移到雄女現在上課地點-舊中山國小的校區進行。



也因為改了地區,許多雄中生很早就來到火車站附近尋找前往的公車路線,而比起以往五福校區狹小的側門,中山國小的正門相對寬敞且容易進出,也讓學生們更容易找到要送禮的對象,而進場方式也改由分年級進場,並分區贈送,正門左邊一年級既緊張、青澀的模樣,和考前八十天的高三努力把握住青春尾巴的懷舊聊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除了最能代表飲料日傳統-奶茶以外,或最昂貴的星巴克外,想要在夯哥夯姐當中出類拔萃,你還有想到什麼送禮的花招嗎?就讓記者告訴一些雄中生的不傳之祕吧!


1.處女多多綠:什麼?多多綠還有分是不是處女?不是啦,處女多多綠是指在點多多綠時,特別請老闆不要把「多多」打開,直接放入綠茶當中,要喝前則必須戳破多多的膜,由此得名。要論最有趣最好玩的飲料,非它莫屬。

2.滷味/甜點/西瓜:誰說「飲料日」就只能送「飲料」?雄女外食可不像雄中自由,想點什麼就點什麼,而且飲料也要有點心才顯得更加搭配,下次不妨考慮一些吃的!更能體現你的貼心。(但傳說滷味也有越「魯」越香的傳說,請在贈送前務必三思。)


至於如果對飲料日的由來、歷史沿革有興趣,歡迎參考去年的新聞(http://voiceofkshs.blogspot.com/2015/11/2015112.html)或去年上映,由同樣是雄中校友的導演-粘瀚文拍攝的《飲料大作戰》都有相當詳盡的介紹。


你有成功送到自己心儀的對象嗎?或是成功和女朋友在草地旁的樹陰下享受兩人世界呢?抑或是見到老朋友,好好敘舊一番?有發生什麼奇特的事情,歡迎告訴我們!總之希望每位雄中生都能度過一個令自己滿意的運動會補假,並且在之後雄女回送時,都能拿到心儀對象的回應喔!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校園新聞】高三創意接力:充滿熱血青春的爭奇鬥豔!


圖片提供/雄中學聯會
文章/王祈德

每到雄中校慶的第二天,除了園遊會各班攤位和各項體育競賽的決賽之外,最受矚目的,莫屬高三學長們引領的「創意大隊接力」了,這個曾經充滿爭議、抗爭,既歡樂又混亂的活動,在他們最後一次參加高中校慶的同時,留下最後青春的身影。

起源

創意接力歷史就如同雄中其他的傳統:飲料節、耶晚一樣,早已行之多年,原因主要是因為以往過去雄中校慶在四次段考時程下,經常與清華盃撞期、讓許多二三類學生即使禮拜五跑進決賽,卻會在當天缺席半個班以上,在「即使要輸,也要輸的有風采」的信念下,他們決定盡期所能,好好發洩一下距離學測的壓力,將他們的存在深深烙印在雄中的歷史當中。

早年:爭議與抗爭

在神聖決賽場上惡搞,當然不會是校方樂見的情況,在前年發生裁判認為違反運動家精神而取消資格的「撤棒事件」,隨即引來百四學長極大的不滿,進而在閉幕式串聯各班,他們大喊「創意殺手 還我棒子!」,上演一場壯大的「繞場抗議」,這氣勢之大,甚至上了各家電視媒體。



而在去年,因為學聯會與校方雙方對於分賽、使用道具方面無法取得共識、協調會氣氛糟糕、協商失敗下,抗爭勢必無法避免,紅樓之聲更首度挑戰現場直播,為大家記錄下當時的盛況,最後雖然順利開始,學生也在起跑後高呼「創意接力,重啟談判」表達不滿。




今日:獨立分賽

而今年雙方終於認定,在禮拜六早上獨立分賽,並開放各班高三自由報名,限時十分鐘內跑完21人次,總共有五個班報名,第一棒則有校長背著書包領跑,泳裝、女裝不過只是基本款、到底還有什麼更厲害的裝扮?就讓我們看看他們精彩片段吧!





儘管和過往時程方式有些不同,今年仍舊有相當精彩的演出,也有班級決定在決賽當中,以不影響跑者的認真態度,略微打扮奇裝異服,延續這個傳統,也希望在未來校方越來越開放之際,學弟們也能將這個傳統傳承下去。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校運會】新銳校慶紀念品設計團隊-Square.

圖片/Square提供
文章/柯達

雄中每年都會由學生投稿,藉由全校票選出校慶紀念物。 但是你是否也曾在檢視過無數投稿作品後還是選不出自己喜歡的紀念品樣式呢?

在雄中,我們擁有最多的就是「創意」 透過和同儕之間的互相砥礪,激盪出令人驚豔的點子以及設計。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由高三同學草創的設計團隊吧!!!

Square是一群對於設計擁有相同熱情的同學組成的, 他們致力於提供雄中生,除了學聯提供的校慶紀念物以外的更多選擇。 透過更多選擇,讓雄中校慶紀念品有更多進步的空間。 這一次他們推出了五樣商品,以下會概略介紹:




徽章-雄中駅

鄰近高雄車站的雄中
搭車上學是大部分人的共同回憶
偶爾上課還會被經過的自強號所打斷
列車離站了 還嗅不到雄中的影子嗎
原來 這個看不見的小站 一直在心中存在著







徽章-校徽

總是想擁有糾察隊領帶夾上的那個雄中校徽嗎?
現在你有機會了!
以1:1製作 完整還原雄中校徽
別在制服、書包甚至西裝上
總能散發出尊貴不凡的氣息







徽章-透視

整面徽章的外框以及文字
都大膽地採用了透視手法
跳脫徽章總是給人平面的刻板印象
延伸的輔助線搭配淺景的校徽
在視覺上更強化了透視的效果





筆記本

一本屬於雄中的筆記本
三支鋼筆 呈現了校徽的意象
樸實的重磅牛皮封面 搭配淡黃色內頁
無論是埋首做筆記 抑或是塗鴉隨筆
都是最佳選擇


最後還有一件具有簡潔設計的衣服, 想知道長怎麼樣嗎?! 想知道更多詳細的細節嗎?! 那們就趕快拜訪他們的粉絲專頁吧!!!

https://www.facebook.com/Square-1507182992640527/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校園新聞】採訪主任教官:孫足承教官


報導/蔡奇璋 蘇德偉 蘇震恂

文/蘇震恂

距離新學期開學已過了快兩個月了,但只開過一次朝會。所以這學期新進的主任教官大家可能比較不熟悉,跟著我們紅樓之聲的腳步,一起來認識這位教官吧!


Q1:教官您好,請自我介紹一下吧!


孫足承教官(以下簡稱孫):和一般教官主要來自軍訓學校不同,我畢業於中興大學,轉任教官之前是在海巡署工作,轉任教官至今已經17年多了。


Q2:為什麼想轉任教官呢?

孫:想把這份工作當作一種挑戰。因為這次可能是我最後一次輪調,之所以選擇來到雄中,也是因為想對母校有所貢獻(笑)。


Q3:在雄中主要負責的業務是?


孫:主任教官主要負責管理的工作,就像是學務主任和其下的體育組、訓育組等小單位有固定的工作不同,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部分都會做一些。


Q4:對雄中生們有什麼建議呢?

孫:既然進到了雄中,相信同學們就算在學習上遇到了問題,也有能力自己去尋找資源解決。我希望來到雄中的你們,不要只專注在自己的學業上,也要培養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想法。 另外想跟同學們說的是,現在要取得資訊已經越來越容易,但在接收的同時也別忘了過濾這件事,畢竟就算是書也可能有寫錯的地方。 還有,在面對一些社會議題時,不要只去看片面的說法,而是要每個面向都去接觸,就好比一個圓柱體,因為是以不同的角度在看,有些人會說那是圓形,有些人會說那是方形,堅稱那是橢圓形的當然也有,但會有這樣的溝通問題,都是因為他們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Q5:最後,對於教官將在110學年度退出校園的政策,有什麼想法呢?

孫: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耶!就算這個政策明天就會實行,我們不能也不會因此就把所有工作丟著不管。換言之,在我們真正退出校園之前,我們還是會做好份內的每一件事。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言論廣場】當你在靠北1A4B時,你真的了解這個制度嗎?



當你在靠北1A4B時,你真的了解這個制度嗎?

文/ActorJ


記得之前康版好像在戰1A4B的事吧(不好意思我邊緣真的很久沒關注康版了)其實關於這件事我一直有一些話想說,不管是針對這個學制,還是原住民這個族群。 在說我的看法之前,希望大家可以點進來看看這篇文章,這跟我今天要說的原住民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dawogroup.pixnet.net/blog/post/18628870-不孝兒英伸-(上)
dawogroup.pixnet.net/blog/post/18636270-不孝兒英伸-(下)

首先,先從這個族群的源頭開始講起吧!
臺灣的原住民在本島活動的時間約有8000年之久,比起17世紀才來到臺灣的漢人,原住民其實比我們和這塊土地擁有更更更悠久的歷史。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島上,建立了一套能夠自給自足的社會,比漢人更早在這塊土地上居住。

直到西方新時代的崛起,科學革命帶出了大航海時代,歐亞大陸的制霸由陸權轉到了海權,文明便這樣隨著洋製帆船飄洋過海的,來到臺灣。

那個確切的時刻早已不可考,之間也經歷過了無數時間的刷淡,但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過了四百年之後的今天,文明,真的讓這群人的生活變得比較好了嗎?

我們應該有在歷史課本上學過,早期的原住民是依靠狩獵、農耕為生活型態,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自然環境的減少以及政府政策的變動下,這樣的傳統生活似乎不能再讓原住民們衣食無缺,於是,他們試著向入侵者—文明妥協,開始學習主流社會的文化,開始試著踏入,對他們來說何其陌生的繁華世界。 民國60年代之後,大量的山地原住民湧入都市,有些為了生計,有些為了夢想,有些也許只是想看看山下的世界生的如何,他們選擇離開家鄉,挑戰一段新的未知。 遺憾,原住民們遷徙到都市後,礙於個人能力與條件上的限制以及社會對於原住民的偏見,原住民的生活雖然獲得改善,但其社會水平依然處在底層。換了一個地方,卻發現自己依然遊走在社會的邊緣,我相信原住民在當下是充滿失落和無助的,正如#不孝兒英伸 文中所述

「為什麼我是山地人?為什麼我們山地人就要被別人當成怪物?」

「我們山上的學生在學校宿舍裡,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擾,凡有人掉錢,山地孩子就變成當然的嫌犯了!」

這樣的情形在民國76年解嚴之後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因為多元文化思想的興起,開始有更多人願意去尊重、接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原住民相關法案亦相繼通過立案,社會上更是出現許多原民團體及原民活動,時至今日,我們發現原住民不再只是社會地位低微的族群,也漸漸證明自己的確有能力用自己的雙手開創出一片天空。

我前面用了這麼長一段篇幅來介紹原民的背景,也許你不禁想要問這個跟1A4B有什麼關係?

好滴,在讓你了解這個學制的背景後,接下來我要談的就是頗具社會大眾爭議的原住民加分制。

基本上這是一個行之有年的制度,最早是因為國民政府來台不久,基於「漢化原住民」的立場所推行的政策,對於其入學門檻降低25%,但大力漢化的結果就是讓當時的原民文化大幅消失,傳統的族語被日漸遺落,形成原住民生態的斷層。

直到76年後社會風氣轉變,原民運動興起,開始有更多人重視這塊土地最原始的文化,原住民的身分地位不再是社會的邊緣人,而在加分制上的政策,也由«邊疆學生待遇辦法»轉變為《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也就是把政策的重心從「漢化原住民」變成「維護多元文化」,就某方面來說代表了原住民已不再是過往記憶中的邊緣民族,而教育部更在90年的九年一貫課綱,將原住民族語列入了母語教學。

好啦~那問題來了,既然現在原住民的身分地位都跟漢人無異了,那加分制真的公平嗎?真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舉例來說好了,在96年以前,特種考生的錄取名額並未採取外加名額,也就是說靠著原民加分,普通生需要520分(這未必是這幾年的標準不要找我戰這麼無聊的事^=^),但原住民卻只要.....390分?誇張吧!所以許多真正有實力的學生反而受到了排擠而與第一志願無緣。因此之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將原住民的保障名額修為外加,以錄取人數的2%為限,而且是由原住民學生自己內部競爭,所以~也就不會有佔額的疑慮囉!

再來前面有提到,近年來的加分制趨向鼓勵原民學生認同並了解自己的文化,於是在2011所頒布的《原住民語言認證檢定》中規定,通過族語檢定者其優惠幅度可由25%增至35%,而未通過者其幅度則逐年減少5%直到10%為止(這很合理吧?你得證明你這個分數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拿的,不然憑什麼你有我們沒有?),算是鼓勵學生傳承自己的母語。

而如果你覺得制度上的公平還是不能當作一定公平,那我們再來看看,人情義理上的公平。

現今大部分的原住民都是接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教育長大,也正因如此,質疑加分制是否公平的聲浪也從未間斷。但各位是否想過,這些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孩子,他們自幼即被迫接受「主流的文化」,不僅自身的原民文化受到擠壓,還得融入漢人的教育體系中,並以其適應與否的成果作為升學的依據。而當這些孩子漸漸漢化,卻又必須在多元文化的潮流底下擔起傳承原民文化的重責大任,一方面要順應主流,另一方面卻又要維護傳統,原住民的壓力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嗎? 再者,族語的認證是影響加分制很重要的一環。如果今天你是一個在平地長大,也從未長時間居住在部落過,甚至你的成長歷程就和漢人大同小異,那族語對你來說也未必是一個生而知之的能力,就和其他的語言一樣,也是要透過學習的。同樣的時間,你真的會為了加分來學習這個對你來說陌生的語言?還是你會把時間放在諸如英文日文這類對未來較有助益的語言上?就算你真的通過檢試好了,臺灣的社會環境真的有可以讓這些文化發揮實踐的條件嗎?而這些條件又真的可以照顧到臺灣16族中的每個族群嗎?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在加分上所獲的「利」,而忽略了承擔這個身分所需要的勇氣。

總結,這篇不是戰文,沒有要針對誰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在跟靠北這個制度以前,可以先了解這個加分制的原因和背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不是見到黑影就開槍,覺得人家沒有這個實力就不該來唸雄中,因為「會考成績」真的是一個相當狹隘的衡量標準,當你murmur著制度不公平的時候,你的眼界對這些少數族群來說,也不甚公平不是嗎?當然啦原住民朋友自己也是,不要把加分這玩意兒當成是一個說嘴的工具,因為這不是你自己掙來的,是透過無數人的努力和時代文化的推演,才有了今天的包容。希望在你看完這篇文章後,能對這方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然後能夠用更開闊的胸襟,去接受每一個不同於你的人。